【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全文及释义】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两句诗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同时也常被引申为对事业、理想或责任的无私付出。
该诗句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是中华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其内涵丰富,既可用于表达深情厚谊,也可用于赞美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原文及释义
原文 | 释义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春蚕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吐丝。比喻人至死方休的执着精神。 |
蜡烛成灰泪始干 | 蜡烛燃尽化为灰烬,泪水才流干。比喻人耗尽心血,直至最后才停止努力。 |
三、诗句背景与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写于他与妻子王氏分别之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春蚕”与“蜡烛”是两种象征物:
- 春蚕:象征着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 蜡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品质。
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使得这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
四、延伸应用
应用场景 | 使用示例 |
爱情表达 | “你像春蚕一样,为我倾尽所有。” |
教育领域 | “老师如蜡烛,点亮我们的未来。” |
工作奉献 | “他一生致力于科研,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
文学引用 |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道出了人生真谛。” |
五、结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毅力;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无私与奉献的态度。这种精神,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无数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