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好问的意思是什么】“勤学好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刻苦,并且善于提问、乐于请教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勤奋”与“求知”的结合,是古代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勤学好问 |
拼音 | qín xué hǎo wè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不学则无以立,事不问则无以成。” |
含义 | 指勤奋学习,喜欢提问,善于向他人请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生或学者的学习态度,也可用于鼓励他人努力学习。 |
近义词 | 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不思进取、懒惰怠慢、固步自封 |
二、详细解析
“勤学”指的是学习时要勤奋、刻苦,不能懈怠。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好问”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敢于提问、勇于请教。古人常说:“学问之道,贵在得师”,而“好问”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是通过“勤学好问”才取得成就的。例如孔子就提倡“敏于事而慎于言”,强调学习要主动、思考要深入。又如苏轼在《晁错论》中提到:“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说明,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勤学好问”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面对快速变化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并且敢于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才能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结语
“勤学好问”不仅是对学习态度的要求,更是对个人成长的一种激励。它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交流的过程。只有做到“勤学”与“好问”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