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2025-09-18 13:22:00

问题描述: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出自哪里,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13:22:00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出自哪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不知则问,不耻下问”这句话。它强调了谦虚好学、勇于请教的精神。那么,“不知则问,不耻下问”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里?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这一说法,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荀子·儒效》篇。原文为:“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不知则问,不耻下问”的完整表述,但其思想内涵与该句高度一致。后世学者在整理和引用时,逐渐形成了“不知则问,不耻下问”的说法,用来强调在求知过程中应保持谦逊态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即使对方地位低于自己,也不应感到羞耻。

“不知则问”强调的是面对未知时的主动求知;“不耻下问”则是指不因身份或地位差异而拒绝向他人请教。两者结合,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出处 出自《荀子·儒效》篇,原意相近,后世演变为“不知则问,不耻下问”。
作者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核心含义 面对未知要主动提问,不因身份地位而羞于请教他人。
适用对象 所有学习者、求知者,尤其适用于学生、学者、职场人士等。
现实意义 鼓励谦虚好学,促进知识交流与个人成长。
常见误解 有人误以为是孔子所说,实为荀子思想的体现。

三、结语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知识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因面子或身份而阻碍学习的脚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