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是什么意思】“罢黜”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政治语境中,指官员被罢免、撤职或解除职务。这个词在历史上多用于皇帝对官员的处罚或调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较为常见。
一、
“罢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罢免、废除、驱逐”。它通常用于描述朝廷对官员的处分行为,可能因贪污、失职、犯错或政治斗争等原因而发生。在现代语境中,“罢黜”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书中仍可见其身影。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罢黜 |
拼音 | bà chù |
词性 | 动词 |
含义 | 罢免、废除、驱逐(多用于官职) |
出处 | 常见于古代文献及史书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官员被撤销职务 |
近义词 | 罢免、革职、斥退、罢官 |
反义词 | 提拔、任命、升迁、重用 |
示例 | 他因贪污被罢黜,失去了官职。 |
三、延伸说明
“罢黜”不仅限于官职,有时也可用于其他职位或权力的剥夺。例如,在古代,皇帝可能会罢黜某位大臣的爵位或封号。此外,该词也常出现在成语或典故中,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意指排除其他学派,只推崇儒家思想。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罢黜”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与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