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是什么】“孤城遥望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之一,原诗为: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其中,“孤城”是诗中的关键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
“孤城”在诗句中指的是边塞地区的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象征着边疆战士的孤独与坚韧。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点,更是精神上的象征,代表了戍边将士的坚守与牺牲精神。
在古代,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而“孤城”则可能是玉门关附近的一个小城或哨所,因地处偏远、地势险要,常被敌军包围,成为边防重地。
“孤城遥望玉门关”不仅表达了空间上的距离感,也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之一 |
句子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词义解释 | “孤城”指边塞地区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 |
象征意义 | 孤独、坚守、牺牲精神 |
地理背景 | 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是古代边塞要地 |
情感表达 | 表达边疆将士的忠勇与思乡之情 |
文学作用 | 增强画面感与情感深度,突出边塞战争的艰苦 |
三、结语
“孤城”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情感。它不仅是边塞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也是中华文化中忠诚与坚韧精神的象征。通过“孤城遥望玉门关”,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也能体会到古代戍边将士的艰辛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