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2025-09-22 14:58:10

问题描述: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14:58:10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在企业合并及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常见的核算方法。它们在适用范围、账务处理方式、收益确认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两者主要区别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

一、概念简述

成本法:是指投资方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后续不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无重大影响或控制的情况。

权益法:是指投资方根据其在被投资单位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适用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况。

二、主要区别总结

项目 成本法 权益法
适用条件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无重大影响或控制(如持股比例低于20%) 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如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
初始计量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或公允价值入账 同上
后续计量 不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而调整 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而调整,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收益确认 只有在收到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收益 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作为投资收益
投资账面价值 始终保持初始投资成本不变 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净亏损、其他综合收益等进行调整
报表列示 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列示 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列示
信息披露 相对简单,只需披露投资金额和持有比例 需详细披露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投资损益等信息

三、应用举例

- 成本法应用:某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10%的股份,由于持股比例较低,对该公司的经营没有实质性影响,因此采用成本法核算。

- 权益法应用:某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30%的股份,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因此采用权益法核算,每年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利润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四、总结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取决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大小。成本法适用于控制力较弱的投资,操作简单;权益法则适用于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能更真实反映投资的实际价值和收益。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