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说苑复恩原文及翻译

2025-09-24 15:38:45

问题描述:

说苑复恩原文及翻译,有没有大神路过?求指点迷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4 15:38:45

说苑复恩原文及翻译】《说苑》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杂史类书籍,内容多为先秦至汉初的轶事、言论、寓言等,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思想性。其中“复恩”一章,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因恩情而产生的深厚情感,以及如何以德报怨、回报他人之恩的故事。

一、原文节选(《说苑·复恩》)

> 子路问于孔子曰:“今有人,能行仁义,而不求其报,可谓贤乎?”

> 孔子曰:“贤矣。”

> 子路曰:“然则人不报之,可乎?”

> 孔子曰:“君子不求其报,亦不望其报。若有所报,则非仁义也。”

> 子路曰:“然则何以谓之复恩?”

> 孔子曰:“夫恩者,施之于人,不望其报;受之于人,当思其恩。若受恩不报,是忘恩负义;若施恩求报,是利己之心。故君子行仁义,贵在不求其报,而受恩者宜怀感恩之心,以报其德。”

二、翻译解析

原文 翻译
子路问于孔子曰:“今有人,能行仁义,而不求其报,可谓贤乎?” 子路问孔子:“现在有一个人,能够施行仁义,却不寻求回报,可以称得上贤德吗?”
孔子曰:“贤矣。” 孔子说:“这算是贤德了。”
子路曰:“然则人不报之,可乎?” 子路说:“那么如果别人不回报他,可以吗?”
孔子曰:“君子不求其报,亦不望其报。若有所报,则非仁义也。” 孔子说:“君子不寻求回报,也不期望得到回报。如果有所回报,那就不是真正的仁义了。”
子路曰:“然则何以谓之复恩?” 子路说:“那么什么是‘复恩’呢?”
孔子曰:“夫恩者,施之于人,不望其报;受之于人,当思其恩。若受恩不报,是忘恩负义;若施恩求报,是利己之心。故君子行仁义,贵在不求其报,而受恩者宜怀感恩之心,以报其德。” 孔子说:“所谓恩情,就是给予他人时不要求回报;接受他人恩惠时应当铭记在心。如果接受了恩惠却不回报,就是忘恩负义;如果施恩却希望得到回报,那就是自私的心理。因此,君子施行仁义,贵在不求回报,而接受恩惠的人应怀有感恩之心,以回报他的德行。”

三、总结

《说苑·复恩》通过孔子与子路的对话,阐述了“恩”的本质与“复恩”的意义。文中强调:

- 施恩不图报:真正的仁义行为不应带有功利目的;

- 受恩当感恩:接受他人恩惠后,应心存感激,并以适当方式回报;

- 君子之道:提倡一种无私、感恩、重德的精神境界。

这种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重要影响,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感恩意识也有现实意义。

四、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文章出处 《说苑·复恩》
作者 刘向(西汉)
核心思想 恩情应无私施予,受恩应感恩回报
主要人物 孔子、子路
关键观点 施恩不求报,受恩当思报;君子行仁义贵在不求回报
教育意义 弘扬感恩精神,倡导无私仁义
现实启示 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树立道德观有积极影响

如需进一步探讨《说苑》其他篇章或儒家思想相关内容,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