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

2025-09-26 22:40:00

问题描述: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急!求大佬出现,救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22:40:00

单于夜遁逃是什么典故】“单于夜遁逃”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之一,全诗为:

> 月黑雁飞高,

> 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

> 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尤其是“单于夜遁逃”一句,表达了敌军首领在夜晚悄悄撤退的情景。下面是对该句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背景资料。

一、典故解析

“单于”是匈奴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类似于“皇帝”或“可汗”。在汉朝时期,匈奴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患之一。因此,“单于”常出现在与边疆战争相关的诗词中,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夜遁逃”意为“在夜里逃跑”,指的是单于在战败或不利的情况下,选择在夜间悄悄撤离战场,以避免被追击或进一步损失。

整句“单于夜遁逃”简洁有力,既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感,也反映出敌军的胆怯和退缩。

二、历史背景

在汉代,匈奴长期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北伐匈奴,迫使匈奴不断向西迁移。到了唐代,虽然匈奴已不再是主要对手,但“单于”一词仍被用作对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泛称。

卢纶生活在唐代中期,他的《塞下曲》多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与战争的艰苦。其中“单于夜遁逃”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一种写实表达。

三、文学意义

“单于夜遁逃”不仅是对战争场面的描绘,更具有象征意义。它体现了古代边塞诗中常见的主题——胜利后的追击与警惕。诗句虽短,却生动地展现了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以及将士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精神。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唐代卢纶《塞下曲》之一
原文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 匈奴对首领的称呼,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首领
夜遁逃 在夜晚悄悄撤退,表示敌军失败或惧怕
背景 描写边塞战争场景,反映将士英勇与敌军溃败
文学价值 简洁有力,展现战争紧张氛围与将士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于夜遁逃”不仅是一句诗中的描写,更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反映了古代边塞战争的真实写照与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