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哲学史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主要形成于17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它是在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并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世界。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倾向于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因此被称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该理论在哲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17至18世纪欧洲哲学中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潮,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方法上带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
时间背景 | 17世纪至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
代表人物 | 培根、洛克、霍布斯、费尔巴哈等(注意: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仍属旧唯物主义) |
核心观点 | 1.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2. 强调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 3. 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缺乏对事物发展和联系的全面认识。 |
方法论特点 | 1. 倾向于孤立、静止地分析问题。 2. 缺乏辩证思维,忽视事物的动态变化。 3. 重视自然科学成果,但未能将其与哲学统一。 |
历史地位 | 1. 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 是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 3.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
局限性 | 1. 形而上学性:不能正确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2. 理解不够深入:未触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3. 无法解释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三、结语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明显不足。它在推动科学思维和反对宗教神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方法上的局限性,最终被更全面、辩证的唯物主义所取代。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