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的意思】“无师自通”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没有老师教导,自己就能明白、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学能力强、悟性高,能够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师自通 |
拼音 | wú shī zì tōng |
解释 | 没有老师教导,自己就能明白、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人无志,无以成事;学无师,无以通理。”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聪明、好学、自学能力强。 |
近义词 | 自学成才、天赋异禀、聪明伶俐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愚昧无知、依赖他人 |
二、应用场景
“无师自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表扬一个人的自学能力
例如:“他从未上过编程课,却能无师自通地写出完整程序。”
2. 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例如:“她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多种语言,令人佩服。”
3. 在教育领域中描述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老师赞赏他无师自通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三、常见误区
虽然“无师自通”是褒义词,但使用时也需注意:
- 不能过度夸大:如果某人只是表面会做,但缺乏系统理解,就不能称为“无师自通”。
- 避免贬义使用:在某些语境中,“无师自通”可能被误解为“不守规矩”或“野路子”,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与“自学成才”区别:两者意思相近,但“无师自通”更强调“无人指导”的状态,而“自学成才”更侧重于最终成果。
四、总结
“无师自通”是一种对个人学习能力和悟性的高度认可。它体现了一个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尤为重要。然而,真正的“无师自通”并不是完全不需要学习资源,而是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达到较高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无师自通、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成语解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