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亲王允礼简介】果亲王允礼是清朝雍正帝的弟弟,也是康熙帝的第十七子。他在清朝皇室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身份显赫而闻名,更因其在朝政中的贡献和人生经历而受到后世关注。以下是对果亲王允礼的简要总结及详细资料。
一、
果亲王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允礼,后因避雍正帝讳改名“胤礼”,最终被雍正帝封为“果亲王”。他早年参与皇子夺嫡斗争,但并未直接参与核心权力争夺,因此在雍正即位后得以保全并获得重用。允礼在雍正朝担任要职,协助处理政务,并在乾隆初年继续受到信任。他一生低调务实,以忠诚和勤勉著称,死后被追封为“果亲王”,谥号“毅”。
二、果亲王允礼简介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爱新觉罗·允礼(后改名胤礼) |
生卒年 | 1697年-1738年 |
父亲 |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兄长 |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封爵 | 果亲王(雍正元年封) |
谥号 | 毅 |
在位时间 | 雍正元年(172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 |
主要事迹 | 协助雍正处理政务;参与军机处事务;支持乾隆继位;晚年病逝 |
性格特点 | 低调务实、忠诚勤勉 |
后世评价 | 清朝宗室中较为得体的一位亲王 |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果亲王允礼虽非皇帝,但在清廷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未卷入激烈的夺嫡斗争,因此在雍正登基后得以保留地位,并被委以重任。他的政治智慧和对皇权的忠诚,使他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受到器重。允礼的生平体现了清代宗室在皇权体系下的生存之道,也反映了皇室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
综上所述,果亲王允礼是一位在清朝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亲王,其经历和贡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