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一息的意思】“奄奄一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处于极度虚弱、濒临死亡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生命垂危、体力不支或某种状态即将终结时。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奄奄 | 形容气息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
一息 | 指一口气,表示生命最后的呼吸 |
整体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已经非常虚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随时可能死去。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晋书·王导传》:“临终,犹能言,奄奄一息。”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强调某人或某物已到极限。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负面,常带有同情或担忧的情绪。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垂死挣扎、气息奄奄、命在旦夕 |
反义词 | 生龙活虎、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
四、例句分析
1. 例句1:他因车祸受伤严重,被送进医院时已奄奄一息。
- 解析:说明伤者情况极其危险,几乎失去生命迹象。
2. 例句2:这只老狗奄奄一息地躺在角落里,似乎已经等不到主人回家了。
- 解析:表达对动物生命的怜惜和无奈。
3. 例句3:公司经营不善,早已奄奄一息,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
- 解析:用于比喻企业或组织濒临倒闭的状态。
五、使用注意
- “奄奄一息”多用于描述生命体,如人、动物等,较少用于无生命的事物。
- 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 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以免显得过于情绪化或不够客观。
六、总结
“奄奄一息”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生命或事物接近终点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其含义、用法及情感色彩,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