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华歆与王朗的文言文解释

2025-10-07 13:08:54

问题描述:

华歆与王朗的文言文解释,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13:08:54

华歆与王朗的文言文解释】《华歆与王朗》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是魏晋时期的一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通过华歆与王朗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两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不同态度和道德选择。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义”与“信”的价值观。

一、原文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不许?”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而上。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者。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不听。

> ——《世说新语·德行》

二、文言文解释:

句子 现代汉语解释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战乱。
有一人欲依附 有一个人想要搭他们的船。
歆辄难之 华歆立刻表示为难。
朗曰:“幸尚宽,何不许?” 王朗说:“船还很宽敞,为什么不答应呢?”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华歆说:“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托付的请求,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遂携而上 于是就带那个人上了船。
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者 后来贼人追来了,王朗想丢下那个被带上船的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华歆说:“我当初之所以犹豫,正是为了这个原因。”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托付的请求,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遂不听 于是王朗没有听从华歆的话。

三、总结分析:

这篇短文通过华歆与王朗对待一个求助者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责任与自私之间的对比。华歆坚持“信义”,即使在危急时刻也不背弃承诺;而王朗则在危机面前动摇,表现出缺乏坚定的道德立场。

人物 行为表现 道德评价 寓意
华歆 坚持接纳并保护求助者 高尚、重义 强调“信”与“义”的重要性
王朗 想要抛弃被救助者 功利、动摇 责备临危变节、失信于人

四、启示与反思:

《华歆与王朗》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真正的君子应当坚守道义,不因一时之利或恐惧而违背初心。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到言而有信、行而有责。

结语:

《华歆与王朗》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寓言,通过简单的对话展现深刻的人性探讨。它不仅是一篇文言文作品,更是一部关于道德选择的经典文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