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目连救母的唱词】《目连救母》是京剧传统剧目之一,源自佛教故事“目连救母”,讲述的是目连为救其母脱离地狱之苦,历经艰辛、不畏艰险的故事。该戏在清代至民国时期非常流行,尤其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唱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人文精神。
一、唱词特点总结
1. 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唱词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人物内心的悲痛与坚定,如目连对母亲的思念、对地狱的恐惧等。
2. 结构严谨,节奏分明
唱词通常按照京剧的板式(如慢板、快板、二六板等)进行安排,节奏感强,便于演唱和观众理解。
3. 宗教寓意浓厚
唱词中融入了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强调孝道与修行的重要性。
4. 角色鲜明,个性突出
不同角色(如目连、母亲、地藏王、阎罗王等)的唱词风格各异,体现出各自的性格与心理状态。
5. 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
唱词不仅推动剧情发展,还通过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增强戏剧冲突。
二、主要角色唱词示例(表格)
角色 | 唱词片段 | 内容简析 |
目连 | “我本凡人无能为,怎敢闯入黄泉路?” | 表达目连初入地狱时的胆怯与决心,体现孝心驱动下的勇气。 |
母亲 | “儿啊儿,娘身受苦难,你可曾知?” | 母亲在地狱中的痛苦呼喊,表现母子情深。 |
地藏王 | “目连孝心感人天,愿助你渡苦难。” | 地藏王被目连感动,给予帮助,体现佛法慈悲。 |
阎罗王 | “你若违逆我法度,定遭天谴不轻饶!” | 阎罗王威严冷酷,代表地狱法则,增加戏剧冲突。 |
目连 | “哪怕九重地狱深,我也要寻回母亲魂!” | 表现目连坚定不移的信念与牺牲精神。 |
三、结语
《目连救母》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孝道、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其唱词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至今仍能打动人心,值得深入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