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望尘而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望着车马扬起的尘土便跪拜”,形容对权贵或地位高的人极度恭敬、畏惧,甚至卑躬屈膝。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强调对权力的盲目服从和无条件的崇拜。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望尘而拜 |
拼音 | wàng chén ér bài |
注音 | ㄨㄤˋ ㄔㄣˊ ㄦˊ ㄅㄞˋ |
含义 | 形容对权贵或地位高的人极度恭敬、畏惧,甚至卑躬屈膝。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自尊或独立精神。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今之学者,皆望尘而拜,仰屋而叹。” |
二、词义总结
“望尘而拜”源自古代社会对权势者的敬畏心理,常用来批评那些在权力面前丧失自我、一味讨好的行为。该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常被现代人用来讽刺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三、使用示例
1. 他在上司面前总是望尘而拜,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2. 这种望尘而拜的态度,让人感到十分不屑。
3. 在那个时代,许多官员都习惯于望尘而拜,不敢直言进谏。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奉承拍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
反义词 | 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
五、总结
“望尘而拜”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对权势者过分恭敬、毫无尊严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避免盲目追随和无条件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