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的意思】“地大物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地理上的广袤,也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充足性。
一、成语解析
- 地大:指国土面积大,疆域辽阔。
- 物博:指物产丰富,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整体意思是: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物产众多。
二、出处与用法
“地大物博”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地广人稀,物产丰饶。”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描述国家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表达对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肯定,尤其在介绍国情、地理知识或经济实力时使用较多。
三、总结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地大物博 |
拼音 | dì dà wù bó |
出处 | 《后汉书·西域传》 |
含义 | 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 |
用法 | 描述国家地理和资源状况 |
近义词 | 物产丰富、幅员辽阔 |
反义词 | 地狭人稠、资源匮乏 |
四、实际应用举例
1. 国家介绍: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水资源等。
2. 地理教学: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国家的自然条件。
3. 文化宣传:在宣传本国文化时,强调“地大物博”以展示国家的综合实力。
五、注意事项
虽然“地大物博”是褒义词,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语境。例如,在讨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问题时,不能只强调“物博”,还应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六、结语
“地大物博”不仅是对国家地理和资源的赞美,更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了解并珍惜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