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递 > 优选问答 >

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

2025-10-04 01:46:13

问题描述:

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4 01:46:13

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源自《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经过历代发展和总结,形成了包括三十六种策略的兵法体系。这些计策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比喻各种策略与应对方式。

本文将对“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每条计策的基本含义及对应的历史或文学故事。

一、三十六计概述

三十六计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术与策略,分为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一套计策都针对不同的战场局势,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二、三十六计及其故事对照表

序号 计策名称 基本含义 对应故事/出处
1 走为上计 在不利情况下选择撤退,保存实力 三国时期诸葛亮撤退时用此计
2 围魏救赵 攻打敌人后方以解围 战国时期齐国救赵国
3 借刀杀人 利用第三方力量打击敌人 明朝朱元璋借张士诚之手灭陈友谅
4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汉武帝对抗匈奴时常用
5 乘虚而入 抓住敌人空虚时发动进攻 宋朝岳飞趁金军内乱进攻
6 声东击西 声言攻击一个方向,实际攻击另一个 隋朝杨坚伐陈时使用
7 无中生有 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三国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设伏
8 空城计 表面示弱,实则隐藏实力 三国诸葛亮在西城面对司马懿时使用
9 苦肉计 自己受伤让敌人放松警惕 三国周瑜与黄盖合演苦肉计
10 连环计 多个计策连续使用,层层递进 三国曹操用连环计击败袁绍
11 调虎离山 引诱敌人离开根据地 汉代韩信诱敌出城
12 顺手牵羊 在敌人混乱时小规模袭击 战国时期孙膑用此计击败魏国
13 打草惊蛇 暗中试探,避免暴露意图 汉代卫青探查匈奴动向
14 借尸还魂 假装死灰复燃,迷惑敌人 三国时期刘备假死骗曹操
15 落井下石 在敌人失败时进一步打击 宋朝岳飞在金军溃败时追击
16 假道伐虢 借道攻打别国,实则消灭目标 晋国借道灭虢国
17 偷梁换柱 暗中替换关键部分,改变局势 明代郑和出使海外时更换船只
18 指桑骂槐 借题发挥,间接批评他人 古代官场中常用
19 釜底抽薪 根本性地解决威胁 汉代刘邦断绝项羽粮道
20 混水摸鱼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战国时期孟尝君利用诸侯混战
21 金蝉脱壳 用假象迷惑敌人,自己逃脱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
22 欲擒故纵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唐太宗李世民对突厥采用此计
23 抛砖引玉 用小利引诱敌人,以便捕捉 三国时期诸葛亮用此计诱敌
24 空中楼阁 建立虚假优势,迷惑敌人 战国时期赵奢用此计吓退秦军
25 反客为主 被动变主动,掌握主动权 汉代刘秀反败为胜
26 以迂为直 采取绕道方式达到目的 战国时期孙膑用此计救赵
27 声言鼓噪 用喧哗扰乱敌人阵脚 明代戚继光用此计击退倭寇
28 虚张声势 装出强大气势,吓退敌人 三国时期曹操赤壁战前布防
29 闭门羹 拒绝对方请求,使其无法得逞 唐代李靖拒绝突厥求和
30 李代桃僵 用自己的损失换取他人的安全 明朝徐达以身殉国
31 假痴不癫 表面上装糊涂,实则暗中谋划 清朝曾国藩假装失明避祸
32 乐不思蜀 表面安逸,实则心怀异志 刘禅投降后仍享乐
33 背后袭击 从敌人背后发起攻击 汉代霍去病突袭匈奴营地
34 疑兵之计 用假部队迷惑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设疑兵退魏军
35 以少胜多 以劣势兵力战胜强敌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
36 以弱胜强 以弱小之力战胜强大对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火攻胜曹军

三、结语

“三十六计”不仅是古代战争的智慧结晶,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它们教会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灵活应对、巧妙布局。无论是历史中的真实战役,还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这些计策都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与谋略。了解“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提供有益的启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