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鹤焚琴成语解释词语煮鹤焚琴什么意思】“煮鹤焚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讲情理、破坏美好的事物,或对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无端的毁坏。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懂得珍惜、反而糟蹋美好事物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煮鹤焚琴 |
| 拼音 | zhǔ hè fén qín |
| 出处 |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来江水绕故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将心事寄云天。……煮鹤焚琴,岂非大谬!” |
| 释义 |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或用错误的方式对待珍贵的东西。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批评行为 |
| 近义词 | 破坏美好、糟蹋珍宝、毁于一旦 |
| 反义词 | 珍惜爱护、妥善保存、善待事物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煮鹤焚琴”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诗文。原意是讽刺那些不识字、不懂艺术的人,把美好的事物当作普通物品来处理。后来,“煮鹤焚琴”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浪费 | 他竟然把一本珍贵的古籍当柴火烧,真是煮鹤焚琴。 |
| 描述破坏行为 | 她在展览会上故意弄坏了艺术品,简直是煮鹤焚琴。 |
| 评价不当行为 | 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简直是在煮鹤焚琴。 |
四、总结
“煮鹤焚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表达了对破坏美好事物行为的不满和批评。它提醒人们要懂得珍惜、尊重有价值的事物,避免因无知或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