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沱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因极度悲伤、感动或情绪激动而泪流满面的情景。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表达力。
一、词语解析
- 涕:指眼泪。
- 泗:指鼻涕。
- 滂沱:形容水流大而多,引申为泪和鼻涕同时大量流出的样子。
合起来,“涕泗滂沱”用来形容人因悲痛、喜悦、感动等强烈情绪而泪流满面、鼻涕横流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成公七年》:“秦穆公曰:‘晋侯之弟,在我,若得之,可以纾忧。’乃使公子慭归晋侯。晋侯见之,泣曰:‘吾子,孤之子也。’涕泗滂沱。”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形容人情绪激烈时的外在表现。 |
| 感情色彩 |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描写悲伤、感动或激动的情绪。 |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痛哭流涕 |
| 反义词 | 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
三、使用示例
1. 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他顿时涕泗滂沱,无法自持。
2. 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她忍不住涕泗滂沱,喜极而泣。
3. 在追悼会上,大家都涕泗滂沱,沉浸在深深的哀思中。
四、总结
“涕泗滂沱”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的生理反应。它不仅描绘了流泪和流鼻涕的外在状态,更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在写作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涕泗滂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适用于多种文学和日常表达场景。


